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

青刊遭河蟹筆記:高三抗爭事件簿

——一切,都從好大的壓力開始…

一切都從水池說起

慎思樓前的水池,在大樓竣工後,曾短暫的放過水,後來由於疑似會向博學講堂滲水的緣故,維持很長一段荒漠的狀態。本學期初,校方重新在水池內注水、不久即啟用循環的流域系統,並在池中種植水生植物。

三月五日,天氣正佳,享用團膳的時間,忽然慎思樓開始有人吼叫,接著好奇的人群向走廊聚集,原來有人被丟入水池了,當時水池尚未啟動流域系統,池內僅有青苔,水質極為汙濁。被丟入水池的人是位高三同學,當天正是他的生日,遭班上同學擲入水中「慶生」,引來整棟慎思樓高三生的圍觀並吼叫助陣。

校方獲悉此消息後,於午休後下課廣播:請中午將人丟入水池的人前來自首,否則將「依照法律程序辦理」;教官室方面亦於此事件後的週會提醒同學:勿將同學投入水池,否則將觸犯傷害罪與強制罪(有趣的是:明明這兩罪皆是告訴乃論罪)。校方也在此事後於水池旁立起「禁止戲水」的告示牌。

有趣的是,這樣的吼叫聲點燃了高三學生發洩情緒的導火線,此後數月,高三學生多多少少利用這樣「有趣」的管道,發洩自身對升學壓力的情緒;當然,大小吼叫事件時而出現,此處版面有限,僅記錄些較「具代表性」的事件。

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

〈高三抗爭事件簿〉編輯筆記

寫在前頭

《育才街112》中青刊筆記專欄收錄兩篇稿件,為〈社辦診斷報告書〉、〈自由的滋味〉,然而你可以發現這其中的連結是非常薄弱,且突兀的出現了自由的滋味中有關自由的論述,表面上無法窺見的形成經過,包括此專欄的建構、被審查到最終完稿,以及操縱其中的種種力量,在此將帶您略窺一二。

發想

青刊筆記聚焦於一中校園中攸關學生的議題與事件。我們由近來校方日漸緊縮的管理政策著手,列出一些可以討論的議題(包括高三吼叫、服儀、社辦管理等),長久的論辯後我們歸結出「自由」的大命題,於是有了〈自由的滋味〉的相關論述。(請見《育才街112》)再輔以社辦現狀探討的〈社辦體檢報告書〉以及高三一連串鬼吼而至最終爆發的整場事件的〈高三抗爭事件簿〉在前為例,專欄架構大致底定,便開始蒐集資料撰稿。

關於河蟹,我說的其實是……

完稿後,與整本校刊內容交由學務處審核(順帶一提,校刊審稿流程:社團組長→學務主任→校長)主要有意見的為學務主任,送稿件的下午,青刊筆記的編輯被學務主任抓去討論,主任表示〈高三抗爭事件〉內容爭議性大,希望不要刊登,編輯們當然不同意。學務主任當時也並未持強硬態度,但表示「很多部份需要修改」。

經過約二至三天一來一往的修稿後,〈高三抗爭事件〉主要修改了一些初稿中有謬誤之處、少部份的語氣修改較為通暢可接受,對於此,筆記的編輯虛心接受並且立即改正。但會談過程中,學務主任針對部份內容提出修改的理由在編輯眼中十分不合理,試舉例如下: